一战总分375,排名中间靠前,复试是传统复试,听力中上,复试平均,笔试惨败,笔试没有认真准备教学法,导致一战复试被逆袭。二战399,复试综合排名前10,下面谈谈我的复试经验:' D+ [3 l: W; g8 D0 s
' S( P5 D0 F, V9 u0 N& j 一、写在前面; [0 n9 \$ \- q7 [8 Y% n
+ R) m& S, ^3 [& j2 I2 q
(二战如何平衡工作和学习)一战成绩出来就是四月份,我就去培训机构找了工作,到九月之前一直在上班,这期间特别忙,带了六个班的班课,尤其是暑假两个月,所以这几个月几乎没有看书,主要是在读外刊,用app利用空闲时间记单词,同时跟着记单词的群记了两遍如鱼得水,过了两遍曲根万词班,八月中旬上了作文课,到九月辞职正式完全投入二战。虽然备考时间相比一战少了两个月,但是这时候我手头上自己有2w+的余额,可以一直自给自足到复试,这是二战要面临的很现实的问题,就算家里人支持二战,提供经济支持,大部分过不去心里这道坎儿,一方面会觉得同学读研的读研,上班的上班,自己还在二战,如果考不上怎么办,一战肯定不会有这种顾虑,二战失败的阴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一个二战生,这种心理到二战后期会尤为明显,我有个研友就是这种情况,所以,自己有收入会大大降低二战的心理障碍。但是,工作战线建议不要拖得太长,否则会影响到二战的学习效果,而且不要以一战经验作为自己优势,每年二战生数不胜数。' [* j* a! G7 I- o
, [/ s5 `/ |' n, M* b
二、复试经验谈
3 ^4 a1 T$ p' {: _% |; [) h5 Z
; W* Q) y0 F) d8 F% \ 今年备考战线比较长,大家按需选择,也可尽早准备。二战我从元旦就开始读外刊,磨耳朵,春节就开始准备语言学了。2 J" @2 p% R4 p
# C( b5 Y% @5 B% f( k( G7 |
1、听力8 T, T- s; W3 R# l! m, j
, R1 k9 i" M) V+ v: M; W. R 听力是个长期的过程,一战时候我听了专八听力,listentothis几乎没听,听力基础相对来说不错,听力成绩中上。6 o Y. n$ W! P; @; R
7 h: o. u/ H r9 b5 k, H% R* U/ T ①二战听了专八听力一本书,流程和一战一样,前面的填空就是常规听力步骤,minilecture第一遍我都是1.5倍速听做题,第二遍1.5倍速核查答案,第三遍正常倍速做dictation,第四遍正常倍速核查dictation,第五遍1.5倍速对照原文听一遍;Conversation的话,第一遍1.5倍速做题,第二遍1倍速做shadowing,第三遍正常倍速对照原文,第四遍正常倍速再来一遍shadowing。. ]. B1 t/ y8 y) F2 G7 S0 z, g! f5 G
" P6 ~8 k7 b5 J6 W& U3 g ②另外,按照雅思听力的要求,听完了王陆的雅思听力。
9 R' r2 f: b4 I' A
1 Q6 d) a) h+ ~4 m ③至于listentothis,拿来练了练,听完了一部分。
6 t5 U- c4 }* D0 `( K+ F! p3 s& F* }2 q# P+ F$ {
④另外,春节在家隔离,我闲着没事儿报了视译和口译课,课上也训练了听力和口语,上麦也克服了紧张情绪,老师的点评和反馈会让自己注意口语和听力问题。' e5 Z+ F: T/ i: J2 n
6 O; W" [! G& K& q
⑤平常我每天都会读一篇外刊,我第一遍都是原文阅读,盲听,当作听力练习。9 e7 m* X2 K7 Y# j0 l
$ J* R5 B6 w; ` 2、口语
$ E* t- e6 T6 n, H! A+ |7 r4 U+ b8 D- |$ V9 s5 d# E
首先,就是春节报了视译和口译课,课上会有抢麦和上麦,锻炼了口头表达。另外,也是最核心的部分,我从3月开始,找了口语搭档,一个搭档是微信群里的口语搭档,平时话题更倾向于雅思题型,比较常规,培养口语流畅度,练习了差不多两个月,每天一小时,每周休息一天,每次练习我会把自己的部分录下来,回听,发现问题并改进。另外一个是同考华师的一个文学小伙伴,我们会把历年复试话题整理出来,互相做presentation,还有常规话题,你为什么选择华师,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之类的,而且找了网上各种英语复试高频问题,相互问答,而且高频问题我们后来第二遍进行recite,每天三个,熟悉之后开了视频,增加镜头感,克服紧张,第三遍就是高频问题随意问答,增加熟悉度。每次自己的部分,我也都会录音,回听才会找出问题,有些问题自己可能注意不到,并在下次口语练习时努力刻意去克服。口语这部分也可以自己练,但个人不建议,一个人虽然看上去更高效,但是两个人会让你对同一个问题有新的视角,而且两个人会让你坚持更久,我和那个小伙伴一直练习到考前。
i# t6 o( S9 X2 ^6 ?3 f1 w7 L' d' z3 ^% v
③语言学* ~3 b- Q/ _! D3 K
9 H% t9 Y' [, z5 m# |$ a( W 一战我没花多少时间,只看了冲刺视频,做了笔记,背了重点章节,二战我首先看了基础视频,讲解更加详细,加上做笔记,大概花了一个多月,每看完一章做对应章节习题(只做选择)。然后进入第一遍背诵,从12章开始,这样比较系统,每天背诵,第二天开始新的内容复习前一天的,一章节背完之后,进入下一章节的同时,每天腾出两小时默写上一章节内容,就是滚动式复习,这样一字不落把所有重点章节背完默写大概花了一个多月。之后第二轮背诵,一遍背诵之后对内容就相对来说比较熟悉了,这时候做各个版本,各种教材的习题(包括选择和更有难度的改错和填空,增加对细小知识点的熟悉度,更好应对选择题,让自己知识面更广,完全满足选择题所需),并把教材上没有的,或者比较偏的知识点做笔记,便于后期复习。
4 j4 s( a) R. C. u! J# g
( Q( p5 g$ q k) O 第二轮背诵因为我外刊精读已经结束了,之前外刊精读和笔译课会占我一个上午,而且一轮过后对知识点更熟悉,效率更高。这时候我加上了大题里的重要知识点,这样二轮差不多也在20多天到一个月之间就完成了。之后就是三轮背诵,三轮背诵我把二轮知识点加上去了,然后滚动式复习默写,这轮花了10天左右就结束了,这时候我对知识点已经非常熟悉,包括后格莱斯流派各个人物的理论我都背的十分熟练。同时,这时候我每天会对着镜头自问自答,因为今年网面,增加镜头熟悉感。3 A" L. V$ U! U/ Z% z
9 e7 H& z/ D" I% V* H2 E$ c, L
④教学法
% N8 x3 D/ T* e6 l; W4 s0 N# u; M8 i8 Y( i8 t- {" Y0 e- m
前期我找学科英语的研友问了复习方法,买了复习资料,一轮主要看了一遍王蔷的教学法,有了大概的印象,个人觉得王蔷的书框架结构更清晰一些,大概花了半个月。二轮就对照视频课,先基础班过了一遍舒白梅的书,加上做笔记花了大概一个月时间,而且视频课会讲到王蔷书里的知识点,所以最好王蔷的书也买。之后就进入一轮背诵,背了所有学姐学长和经验贴都提到的重点章节——前三章和16章,因为前期看了视频做了笔记,而且综合真题,大致知道哪些是重点,而且我背了怎么学词汇、语法、发音、话语,怎么教和学听、说、读、写这八章重点,因为有些年份考到过。三轮背诵加默写这些内容大概花了一个月左右。四轮也就是第二轮背诵,这时候语言学背的很熟练,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学法,背诵加默写大概花了一个多星期,就快到考试了,考前又按框架自己过了一遍。今年教学法没考,不过,我还是按照往年备考要求准备的。! o3 q. z& H' Z) b( L
9 Y0 D' \- i) z; ^ ⑤翻译
1 p$ |0 K7 }, C1 V4 \& C' S" P
- X0 s" H' P# I7 a( W' c; N 翻译就是旧版本英汉、汉英前两章,二战我没看,一战我过了三遍,第一遍还是在暑假,过得比较细,把生词课后习题都做的特别仔细,第二遍复试期间把复试重点勾画出来了,并做了笔记,第三遍考前几天,又过了一遍,翻译考试不难。三、写在后面复试期间还是应该从多方面提升自己,反正闲着也是闲着[媚眼]我另外报了66天外刊精读,每天花2—4小时,都是时事相关表达,如果复试问到也可以答上来;八周翻译,练练翻译;跟了两周的政报解析;跟群25天过了一遍刘毅10000;另外报了外刊泛读和文学泛读。
4 v, h( F, m3 V
& }; P3 r& U/ ^) C& I; c |